成绩下降从此一蹶不振?如何提高孩子的抗挫力?


有的孩子成绩一旦下滑就一蹶不振,最后甚至要休学。
这是怎么回事呢?为什么孩子的抗挫能力这么差?

有一个误区是,孩子抗挫能力差是因为他们经历的挫折少。
雅方咨询的老师表示,孩子抗挫能力的根本是他们对自己的信心和评价。
如果一个孩子自信充足,客观的看待困难看待自己,他们抗挫能力一定很强。
所以,提高孩子抗挫能力,不是让孩子经历所谓的挫折教育,而是提高孩子的自信心,价值感等综合心理素质。

第一,父母不要把成绩看得太重。
不要把学习成绩当成一切,如果父母非常看重学习成绩,用成绩作为主要标准来评价孩子。
那么孩子的价值感就靠成绩来支撑。
一次考不好对孩子来说不仅仅是发挥不好,而代表着“我的存在价值下降了”,严重点说就是,孩子觉得自己没用了,多余了。
很多因为考得不好走向极端的孩子,他们的遗书里往往都是道歉:对不起父母,让你们失望了。
因为他们觉得自己考得好才是有用的,才是父母的好儿子好女儿,考不好就什么也不是。
所以,以成绩来支持价值感的孩子, 一旦考不好就面临着极其巨大的压力,全面影响他们的学习状态。如果第二次再考不好,背负的包袱会更加沉重,而且影响信心,成绩难以回升也不意外了。

第二,把孩子当砖头而不是当宝贝。
多使用孩子,让孩子为这个家付出,为父母付出。
让孩子学做饭,能用到孩子的地方多使用,把他当一个社会人培养而不是当成家里的小王子小公主。
只能有效的培养孩子的自信和价值感。

第三,多欣赏孩子,接纳孩子。
孩子的抗挫能力差,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家长不接受失败,让孩子的每一次挑战都背负着巨大压力。
某种程度上讲,孩子的一蹶不振也是一种自我保护和逃避。
加入一直学习好,孩子就会一直面临着巨大压力。
因为如果通过一蹶不振使得父母的期待降低,孩子就可以彻底远离那种高压的生活。
当然,其实孩子自己也希望自己学习好,他们一方面想远离压力,一方面也不甘心变“差生”,就会出现很多复杂的情绪和行为表现。
比如有的孩子成绩下滑之后,一面让父母为自己申请休学,另一面又天天生闷气责备自己自学效果不好。
但是,如果我们一开始允许孩子失败,允许他考不好,孩子的压力就来自自己,来自自己的压力是很容易转化动力的。
而且,自己给的压力,即使失败了也能迅速调整。

所以,提升孩子的抗挫能力要求父母注重孩子的内在品质和感受,父母可以做的事情不少。而通过打击孩子来的挫折教育就不要进行了。


《“成绩下降从此一蹶不振?如何提高孩子的抗挫力?”》 有 2 条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