如何避免过度保护和溺爱孩子


适度的爱能够让孩子身心灵都得到滋养,健康地成长起来。而过度的爱,就会变成溺爱,它就像是一种“慢性毒药”,一点点摧毁孩子的心智与性格发育。因此,每位父母都应该正确把握爱与溺爱之间的那个度,去帮助孩子成长,使其收获一种阳光快乐、幸福丰盈的人生!如何避免孩子过度保护和溺爱呢?雅方咨询的专家就来告诉你。

1、要拒绝孩子不合理的要求

孩子在小的时候,往往很任性,由着自己的性子来,不会像大人一样懂得控制收敛住自己。有时就会提出不合理的要求,让家长给自己买这买那,家长如果不给买,他们就大声哭闹,有些家长看到后,会嫌烦受不了孩子,索性就满足了孩子。

2、要对他平等对待

有些小孩子在生活中会像个“小霸王”一样,一切以自我为中心,蛮横无理,自我优越感强,别人都要听他的。其实有的都是孩子小的时候给惯出来的,时间一长孩子就养出了这样的习惯。所以,家长就要从孩子小的时候就要抓起,从小事抓起,比如,孩子和同学一起做作业,要教育他们互相帮助,有不会的问题要问同学;同时,当同学不会的时候,也要给予帮助,孩子在平等对待他人的同时,也体会到了团结的力量。就这样,坚持下去,孩子会得到别人更多的帮助,拥有越来越多的朋友。

3、孩子做错了就要惩罚

有的家长出于疼爱孩子,当孩子做错了一件小事,父母会觉得一件小事没什么大不了的,孩子还小,不懂事,就不教训他了,或者心疼不忍心教训孩子。孩子虽然躲过了一次,可是他们却没有记住这次的教训,甚至是他们没有收到惩罚觉得犯了错也没什么,就会造成变本加厉的不良后果。这都是家庭教育的缺失,对孩子只有溺爱,做错事没有严惩,孩子持宠而娇就是教育不到位的表现。因此,家长对孩子的教育应该赏罚分明,小错小罚,大错大罚,孩子就会知道犯错误的严重性,做事更懂得收敛。

4、让孩子学会换位思考

很多孩子都会以自我为中心,这种意识是在日常生活中一点点养成的。家长要在生活中不断引导孩子进行换位思考,比如背书包,自己背着累,那爷爷奶奶背的时候累不累呢?好吃的东西是不是别人也爱吃呢?当孩子在做换位思考的时候,家长要适度表扬,让他认识到与别人分享是一件美好的事情,长此以往就可以养成与他人共处的良好习惯。

5、锻炼孩子的自理能力

孩子的长大就是逐渐脱离父母的过程。孩子在小的时候,家长可以帮助孩子处理日常生活中的问题,但是随着孩子的长大,家长就要放开手脚,有些事要让他们自己去做,锻炼他们处理问题的能力,培养他们独立生活的能力。这样,孩子也能更好地融入并适应社会。

6、适当给予孩子责任感

有很多孩子都被家长视为掌上明珠,放在手里怕掉了,含在嘴里怕化了,任何事情能自己代劳的尽量不让孩子去动手,殊不知这是硬生生地剥夺了孩子成长的权利。孩子会理所应当地享受父母提供的这种照顾,遇到一点需要照顾他人的事情就会立马Say NO。家长可以尝试让孩子照顾一下爷爷奶奶,将照顾与被照顾的角色进行调整互换,也许我们会惊喜地发现,孩子会在照顾他人的过程中迅速成长,收获意想不到的结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