怎么教出有学习内驱力的孩子?


如果孩子能自发自动学习多好?
这就涉及孩子的内驱力的问题了,如果一个孩子有内驱力他就会自发自动学习,而如果一个孩子缺乏内驱力,他就会催着赶着也不愿意学习。

那么,该如何培养孩子的内驱力呢?
雅方咨询的专家表示,与其说孩子内驱力的培养,不如说是内驱力的保护。核心原则就是把学习还给孩子。

第一,不要监督孩子的学习
家长不应该过于关注孩子的学习,比如每天监督孩子作业的完成情况,对孩子的学习时间进行严格的控制等。
这些做法会让孩子产生抵触情绪,从而导致他们对学习失去兴趣。相反,家长应该让孩子自己负责学习,并给予必要的帮助和支持。

第二,孩子写作业时不要批评
批评会让孩子感到自己的价值受到贬低,导致他们对学习失去信心。家长在孩子写作业时,应该避免批评,而是多给予鼓励和支持。
比如,当孩子完成作业时,家长可以表扬他的勤奋程度,或是对他的作业质量给予正面的评价。

第三,不要苛责孩子的成绩
苛责会让孩子感到压力,导致他们对学习产生恐惧感。
家长应该理解孩子的学习能力是有限的,不要因为成绩不理想而苛责孩子。
如果孩子害怕考试,那么他们的学习就会被父母的外驱力支配,内驱力就会越来越弱。

第四,多夸奖
夸奖能够让孩子感到自己的价值和能力,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学习内驱力。
家长应该多夸奖孩子在学习中取得的成功,让他们感到自己的努力是值得的。
例如,当孩子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时,家长可以表扬他的勤奋程度,或是对他的学习成果给予正面的评价。

第五,多使用孩子
孩子在参与家务和其他实际活动的过程中,能够建立起自己的学习内驱力。家长应该多使用孩子,让他们在实际活动中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。
例如,家长可以让孩子参与家务,让他们学习如何操作家用电器,或是让他们参与家庭的财务规划等。这些活动能够帮助孩子建立起自己的学习内驱力。

总的来说,想要教出有学习内驱力的孩子,家长需要不监督孩子的学习,在孩子写作业时不要批评,不要苛责孩子的成绩,多夸奖,多使用孩子。这些方法能够帮助孩子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,并建立起自己的学习内驱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