8岁男孩休学打游戏,每天16小时三天后崩溃,反向教育真这么好?


一个8岁的男孩沉迷游戏,妈妈干脆让他把游戏当成主业。

她不仅给孩子制定了游戏计划,每天必须玩够16个小时,晚上还要复盘游戏内容,偶尔还和高手过招。

结果孩子3天崩溃4次,到了第六天,孩子放弃游戏回归网课,并承诺补齐一周的作业。

这被称为反向教育。

这个男孩的经历让众多网友为妈妈点赞,称赞“反向教育”的神奇。

但作为家庭教育从业者,小编必须指出,反向教育并不是“特效药”。

在小男孩的事情中,反向教育只能让孩子讨厌游戏,并不能让孩子爱上学习。

如果孩子这次的厌学并不是心血来潮,而是日积月累的情绪所致,那么过一段时间孩子往往会再次厌学。

雅方咨询的专家表示,沉迷游戏只是孩子心理问题的结果,而不是原因。

也就是说,孩子沉迷游戏也好,沉迷小说也好,厌学也好,都是他心理问题的表象,只有解决心理问题,才能根除孩子的厌学情绪和沉迷手机问题。

所以,游戏并不是学习的反义词,他们是并列的两件事。很多学习好的孩子游戏也打得很好,也有很多孩子不打游戏,但照样不学习。

特别是在年龄稍大的孩子里,所谓的“反向教育”翻车的概率不小。

高中孩子不学习,家长让孩子去工地搬砖以此进行“反向教育”,结果孩子到了工地却觉得这样打工也挺好的,彻底不回学校了。

为什么会这样呢?

因为家长是孩子最重要的人,孩子的情绪问题,心理问题往往和家长密切相关。不少孩子远离家长也代表着远离了伤痛。

当高中的孩子发现自己能打工养活自己,不必看父母脸色,不必受父母啰嗦,他们是求之不得的。与之相比,体力上的辛苦倒不算什么。

因此,我们家长不要迷信“反向教育”,解决孩子的心理问题才是根本。

第一不要伤害孩子的人格。

批评孩子的时候,不要直接批评孩子这个人,批评他做到事就行了。

“你这孩子怎么这么不近人情!”这就是批评人的话,它指责了孩子整个人,我们以后不要这么说。

“孩子你这样做会伤害到别人!”这是批评事情的话,它指出孩子事情做得不对,但没有上升到整个人。

第二,不要伤害孩子的面子。

不要当众批评孩子,不要拿孩子的糗事取乐,不要在别人面前揭孩子的短处。

我们很多家长喜欢谦虚,别人夸我们孩子,我们一定要说点缺点来回应。

比如人家说,你家孩子很懂事,学习也很好。

我们可能会说,唉,但是他现在瘦的跟啥一样,怎么都吃不胖,我都不知道怎么办?

这样的话,也是会伤害孩子面子的,以后会改一改。

第三,不向孩子传递焦虑。

不要在孩子面前唉声叹气,不要在孩子面前担忧这担忧那,也不要天天对孩子说竞争激烈,娶不上媳妇什么的。

第四,多夸奖孩子。

注意觉察孩子的优点,发现孩子做到的事情,然后诚实的夸奖他。

这一点非常重要。

孩子的很多问题都是源于缺乏父母的认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