孩子不说他就不学习,这不是孩子的问题
孩子只要父母不催就不学习。不少家长觉得这是孩子的毛病,认为孩子缺乏自律、不够努力。但你知道吗?其实,这可能根本不是孩子的问题,而是我们家长的教育方式和家庭环境出了问题。
雅方咨询的专家说,这类孩子是过度依赖外部激励。当孩子总是需要父母的催促才能学习时,实际上反映了他们对外部激励的过度依赖。孩子并不是天生就懂得如何自我管理,尤其是在小学和初中阶段,他们的自律能力还在发展中。如果家长一直通过催促、奖励或惩罚来推动孩子学习,孩子就会逐渐形成一种习惯:只有在外界施加压力的情况下才会行动。长此以往,孩子可能会失去内在的学习动力,变得越来越依赖父母的督促。
其次,很多家长在孩子的学习过程中扮演了过多的“管理者”角色,事无巨细地安排孩子的每一天。比如,规定几点做作业、几点复习、几点休息,甚至连选择哪本书都要替孩子决定。虽然出发点是好的,但这种方式剥夺了孩子自主决策的机会。孩子没有机会自己制定计划、设定目标,自然也就不知道该如何主动去学习。
另一个重要原因是,很多孩子并不清楚为什么要学习。家长常常告诉孩子:“要好好学习,将来才能有出息。”但这句话对孩子来说太抽象了,他们很难理解“有出息”到底意味着什么。如果孩子不明白学习的目的,自然就不会有强烈的动力去主动学习。相反,如果孩子能明白学习是为了追求自己感兴趣的事物,或者是为了实现某个具体的目标,他们就更有可能自发地投入学习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