家长要允许孩子发脾气


家长要允许孩子发脾气

在许多家长的观念里,孩子乖巧听话才是理想状态,一旦孩子发脾气,就会被视作不懂事、任性妄为,家长往往急于制止。

雅方咨询的老师说,家长应该认识到,允许孩子有情绪他才能长出完整的人格。

孩子发脾气,其实是他们表达内心感受的一种方式。由于年龄和语言表达能力的限制,当他们遭遇挫折、感到不满或困惑时,难以像成人那样清晰地用言语表述出来。

例如,幼儿在玩具被抢走时,可能无法准确地说出 “我很生气,因为我的玩具被拿走了,这让我感到不公平”,而只能用哭闹、尖叫等发脾气的形式来传达自己的情绪。

此时,家长若能耐心对待,就相当于给予了孩子被理解的机会,这是建立良好亲子关系的重要基石。

孩子会感受到父母对自己的尊重与接纳,从而更加信任父母,亲子之间的情感纽带也会因此更加牢固。

从情绪管理的角度来看,允许孩子发脾气是帮助他们认识和接纳自身情绪的关键一步。

当孩子发脾气时,家长如果不是一味地压制,而是引导孩子去识别自己的情绪,如说 “你现在是不是很生气呀?因为你不能继续玩游戏了对不对?”

这样能让孩子逐渐明晰自己内心的感受,进而学会接纳这些情绪,而不是压抑或逃避。长此以往,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面对纷繁复杂的情绪时,就能更好地应对,培养出健康的情绪管理能力。

当孩子的情绪得到宣泄和认可后,他们的内心会逐渐平静下来,这时家长可以与孩子一起探讨发脾气背后的原因,引导他们思考如何解决问题。

比如,孩子因为搭积木总是搭不好而发脾气,在情绪稳定后,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分析失败的原因,尝试不同的搭建方法,最终成功完成作品。

在孩子情绪爆发时,家长首先要保持冷静,避免被孩子的情绪牵着走而大声呵斥或打骂孩子。可以通过温柔的眼神、轻柔的抚摸等方式给予孩子情感上的支持,让他们感受到安全与关爱。

待孩子情绪稍微缓和后,再与他们进行沟通交流,帮助他们理解自己的情绪,并引导他们用恰当的方式表达和处理情绪。

孩子的成长是一个复杂而多元的过程,情绪管理是其中重要的一环。允许孩子发脾气,是给予他们情绪释放的出口,是帮助他们认识自我、学会沟通与解决问题的重要契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