哪些情况管孩子不如不管?
养孩子太累,往往是父母不懂得“不管”的艺术。
如果孩子的事你样样都管,结果却自己累得跟啥一样,孩子却一身毛病。
孩子的很多事情,父母管比如不管,不管就是最好的管。
孩子一年级刚读书认字的时候,家长一定不要管。包括不要催促,不要老是辅导作业,不要老是改错。
比如关于孩子学习,有两个点:第一,凡是厌学的孩子,一定是学习体验不好;第二,凡是觉得自己为爸妈学习的孩子,一定是父母插手太多了。
但凡孩子不叫你,你就坐得远远的,让孩子一个人在房间更好。
让孩子一个人沉浸在学习里,这样作对题的喜悦感,觉得题目简单的成就感等等都是孩子一个人的。孩子包揽了学习的所有感受,他能支配自己的学习,那他就会觉得学习是自己的事情。这样的孩子是很难厌学的。
当孩子享受独处时光时,家长千万不要管。
孩子学习入迷的时候,玩耍入迷的时候,发呆的时候,沉思的时候,家长都不要去管他。
孩子的专注力不是练出来的,是养出来的。孩子专注的时候不被打扰,慢慢的他就养成了专注的习惯。
有的家长特别喜欢刷存在感,孩子做题做得非常入迷的时候,家长过去拍拍肩膀“坐直!”孩子驼背几分钟根本不影响身体,但是你的打断却会影响孩子的专注力和学习体验。家长完全可以在孩子从全神贯注中退出之后再提醒他。
有时候家长这一拍,会吓孩子一跳,或者让孩子完全忘记刚才的思考。孩子说不定当场跟你生气。
在孩子幼年期,家长的打断是非常影响专注力。有的孩子的所谓“多动症”,其实就是被家长折腾烦了。三四岁的孩子,一玩家长就威逼利诱孩子学数字背唐诗,孩子开始学家长又各种指点各种打断批评。孩子的专注力已经被家长掰揉碎了,可不就静不下来吗?说不定孩子乱跑的时候他内心反而平静呢。
涉及孩子独立性的事情,家长不要管。
孩子早上起床,家长不要喊,让孩子自己定闹钟。既培养孩子的独立性,又避免家长催得烦,孩子听得烦。有的家长害怕孩子迟到,别管孩子,看他能迟到几次?正常情况下,孩子迟到两三次就能按时起了。
孩子的吃喝以及个人卫生、房间卫生,家长不要管。不要追着孩子喂饭,只要是动物,都知道饿了要吃饭。吃喝家长都管,只会显得孩子很没用。
个人卫生也不要管。有的家长反应孩子很邋遢。很多时候这也和孩子的干涉有关系。比如孩子要洗澡,家长立刻追到卫生间门前:“你可算洗澡了,以后要经常洗啊……”巴拉巴拉说一堆,接着还说,用哪个洗发水不要用哪个洗发水,哪个毛巾脏了,哪个毛巾干净,用沐浴露别用香皂……孩子听到这种恨不得冲进来的唠叨劲,心里的反应往往是:以后再也不洗澡了。
所以,邋遢的孩子一般是在逃避唠叨干涉的父母。
总之呢,各位家长,什么都管只会害了孩子害了你。懂得什么能管什么不管,不但自己省心,孩子也会养得更好。
编辑:rob