昨晚,火星冲日和火星伴月的景观同时出现。不光是天文爱好者,很多市民也纷纷围观,拍照留念。
小编问一下各位家长,你有没有带领孩子观看,顺便引导他喜欢天文喜欢科学呢?
经常有家长问,怎么培养孩子内驱力,怎么培养孩子的爱好。其实昨晚这样的天文奇观就是好机会。雅方咨询的老师说,要向孩子展示知识的美妙,同时不给孩子附加学习的痛苦。
具体做法有:
第一,让孩子看到知识或技能的美好。
像昨天的天文景观,如果家长告诉孩子,这是火星离太阳和地球最近的时刻,所以他今天非常明亮。如果有条件,可以用望远镜看,据说能看见火星极地的冰盖。有了这样的体验,孩子对天文,对科学一定会非常感兴趣。
日常生活中,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地理历史,都有很多有趣的知识,都能吸引孩子的兴趣。
当然,这并不要求家长懂得这些知识,你只需要给孩子提供了解的途径。比如你可以搜,也可以问相关专业的同学,甚至可以打电话去科学馆询问,或者去大学校园里问大学生们。
我们做的越多,孩子见到的也越多。我们张口闭口就是那几句话,孩子也许就天天扣手机了。

第二,要给孩子自主性。
当孩子对某一件是表现出兴趣,比如昨天看了火星对天文产生兴趣,这时父母不要催着赶着去干着干那。
如果你立刻给孩子买了天文丛书,天天问看完没,看完没,时不时翻几页来提问一下,提问完再说一句:“你不是看过了吗?这都没记住,看了跟没看一样啊!”
那么孩子对天文的兴趣立刻就会消失得无影无踪!
因为节奏很重要,自己吃饭是一种美食的享受,但如果别人望你嘴里塞饭就成了虐待。
所以,我们家长在孩子的兴趣爱好,包括学习文化课上,都不要往他嘴里塞。而是要把大餐端到他的面前。
比如孩子对天文感兴趣了,你可以下班买一个关于火星的书。回来告诉孩子,我看你昨天很喜欢火星,就给你买了本书。
如果孩子很快看完,你可以夸一下,“哇,你看得这么快!这么喜欢宇宙太空吗?以后多给你买一些好不好?”
孩子就会很高兴。
这样循序渐进,按照孩子的节奏来。
第三,要满足孩子的内在需求。
每一个孩子内在都需要以下要素:重视、安全感、独立自主、认可和接纳。
这些满足了,孩子才能长久的好好学习。这些没满足,就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。
我们看到那些乖巧的孩子忽然辍学了,学习好的孩子忽然一蹶不振了……等等,都和这些内在需求没有被满足有关系。
比如不被父母接纳和认可的话,孩子做什么都盯着巨大的压力,因为他们做事第一考虑是父母满不满意。
这是孩子重要的内功,内功扎实了,才能长久的好好学习和生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