为什么父母一说话,孩子就嫌烦?


为什么有时候父母一说话,孩子就嫌烦?

有一次一个妈妈说,她只是问了孩子一句“作业写完了吗?”孩子就暴跳如雷,把手里的苹果狠狠摔在地上,然后摔门进屋了。

妈妈很委屈。但是和孩子沟通之后,就听到了另一种说法。

孩子说,妈妈经常问,作业写完了吗?

孩子说没写完,妈妈就会说,没写完还不去写,在沙发上磨蹭什么?

孩子说写完了,妈妈就说,写完了就没事了吗?上次考试可是退步了,为什么不去再学习会儿?

那天妈妈已经问了好几次,已经写完了还在问,终于把孩子问恼了。

所以,为什么父母一说话孩子就嫌烦?

因为孩子已经积攒了很多对父母不满的情绪,父母一开口把孩子引爆了。

而不是所谓的,父母一说话,孩子就嫌烦。

而对别的人,孩子没有积攒情绪,所以同样的话,外人说孩子不烦,父母一说孩子就烦。

被孩子烦的父母,往往经常说这样的话:

第一,经常说伤害孩子自尊的话。

并不是只有“你怎么这么笨?”这样直接贬低孩子的话才会伤害他的自尊。

“教了你几遍了怎么还不会?”“慌什么慌,你就不能自信一点吗?”“有人打你就打回去,这有什么好怕的?”这样间接贬低的话也会伤害孩子。

如果孩子的自我意识比较强,这些话会让他特别厌烦,这还算好的结果,如果孩子自我意识较弱的话,这些话就会刻入他的心里,他会变成一个自卑、胆小、自我价值低的人。

第二,经常对孩子讲大道理,说正确的话。

讲大道理,其实就是软性的批评孩子。

反复讲大道理就是在指责孩子无可救药。

如果觉得孩子很好,你为什么还要讲大道理呢?正是因为对孩子不满,你才会讲道理,把这些规矩交给他,提醒他以后好一点。

讲道理固然比直接打骂批评要好得多,但是也不要滥用。这毕竟是批评孩子。表情、情绪、感受都是藏不住的。

所谓正确的话,就是像开头的妈妈一样,是该写作业,是该努力学习。

但是你说得越正确,不就在表示孩子做得越错吗?

孩子没写作业坐沙发不对,写完作业做沙发还是不对,孩子怎么做都不对,他当然要恼了。

所以,对孩子要少提醒,少说这种正确的话,激活孩子的自觉才是正确的教育。

雅方咨询提醒:总之,父母说话的时候要关注孩子的感受,要考虑话语对孩子的实际影响。不然的话就是关心变成恶意,爱变成伤害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