经常听到一些父母抱怨:孩子一点点长大,脾气也一天天渐长,而且还变得目中无人。每当发现孩子叛逆不听话的时候,我们大多会选择苛责打骂来赢得孩子暂时的服从。这种打骂的方式不但不可取,而且副作用极大。雅方教育专家来说说。
1、用平和的态度代替教导式的语气
都说父母和子女最好的相处方式就是亦师亦友,当孩子出现问题的时候,父母可以试着站在朋友的角度去了解孩子的心理,而不是像领导一样命令孩子对问题进行纠正。当父母学会收起自身的“架子”,和孩子成为朋友,就会发现其实孩子的情绪并没有那么复杂,他们只是需要一份理解和支持,也会了解到很多事情真的不至于剑拔弩张,所以“以柔克刚”或许更有效果。
2、多去了解孩子内心的想法,不能理所当然地就给他们做决定
同一件事情大多都会分成很多面,家长看事情的角度和孩子是不一样的,当孩子遇到选择题的时候,家长应该先听听孩子的想法,而不是自己权衡之后替孩子做决定。很多家长都说孩子遇事不会决断,其实真的是这样吗?难道不是因为家长替孩子包办太多,导致孩子没机会自己决断吗?孩子不是父母人生的附属品,让他们试着自己去做选择吧。
3、不损伤孩子的自尊心,不翻旧账
家长在批评孩子时,要注意保护孩子的自尊心,不出言讽刺、挖苦,不让孩子当众出丑,如此,孩子才能在悔恨中改正。当孩子某件事做错后,父母不要联系孩子之前犯的错误,翻旧账,只谈眼前的错事就好,别让孩子觉得在你面前,永远翻不了身。
4、允许“自由”,但要坚持底线
父母要坚持自己的底线,让孩子知道哭闹不是万能的,在不超出安全和道德范围的情况下,允许孩子自由探索这个世界。比如让孩子给花浇水,收拾玩具,递个水果等等。但涉及到原则性问题,爸妈们一定要坚持底线,比如为了无节制的吃零食而哭闹,就不应该妥协,让孩子哭完情绪平静后告诉他:哭是不能换来零食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