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日又有青少年疑似自杀的新闻见诸报端:
四川泸县失联学生遗体被找到,曾留字条称活着不开心。
最近一段时间,从全网关注的高三学生胡某宇、请假出走的曹某英、被网暴的粉色头发大学生,到今天的又一起悲剧。
青少年自杀的新闻频发,让我们深感哀痛和叹息。
到底为什么?小小年纪,为什么想不开呢?
甚至有人说,连死都不怕了,还有什么好怕的?
选择死当然都是有理由的。
本文将再一次向大家说明,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悲剧,为什么青少年会自杀。
首先,青少年更为敏感,情绪行为容易极端。
我们都知道青少年是情绪比较敏感的人群,他们的爱恨往往非黑即白,容易产生极端情绪,导致极端行为。
一些孩子日常积压了很多情绪,可能因为一件小事就走了极端,比如被妈妈当众打耳光,被爸爸没收手机……这样的悲剧不是一起两起。
其次,青少年的人生辎重较少,所以他们更能豁出去。
人生辎重是那些舍不得、放不下的人和事。而在这方面,很多青少年其实一无所有。
因此,他们很多事情是没有那么多顾念。
成年人想不开的时候,往往会被自己的家庭、自己的事业拉回来。
但青少年,当他们被极端情绪控制的时候,除了活下去的本能,他们心里往往没有一个东西能提供把他们拉回来的力量。
再次,青少年重要的人生关系唯有父母,一旦亲子关系不佳,孩子就毫无挂念。
在青少年的成长过程中,朋友之情、爱情都是不够牢固的。
唯有父爱、母爱的亲子之情是足够有力的羁绊。
因此,如果亲子关系不佳,或者无法回应父母的期待,孩子就感到自己在世界上的多余的,无依无靠的,甚至是被敌视,被嫌弃的。
带着这样的感受,他们当然容易走极端。
最后,青少年还没有找到自己的人生位置,所以他们容易没有价值感。
对于许多青少年来说,他们对自己的未来还没有一个清晰的规划和定位,他们可能感到自己没有意义,没有目标,甚至是多余的。
那么,作为家长和教育者,我们应该怎么做来预防孩子自杀呢?
如果我们能够采取一些措施,帮助孩子避免情绪的极端化,让他们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和关爱,那么他们就能更好地面对生活的挑战。
首先,关注孩子的情绪变化,尊重他们的感受。
不要将孩子的感受轻易地忽视或无视,也不要强行让他们适应你的期望和想法。相反,我们应该耐心地倾听孩子的内心世界,尊重他们的独立性和自主性。
其次,我们要维系良好的亲子关系。
雅方咨询的老师说,亲子关系是家庭教育的基石。
亲子关系是孩子成长的基石,良好的亲子关系可以让孩子获得安全感和归属感。
家长应该尽量多地与孩子交流,关心他们的学业、生活、朋友等方面,让孩子感受到家庭的关爱和支持。
此外,让孩子多一些开心快乐也是非常重要的。
家长可以陪孩子一起玩耍、看电影、做手工等,给孩子创造快乐的体验。快乐是减轻孩子压力的良药,也是增强孩子心理健康的重要手段。
最后,我们要允许孩子失败和犯错。
孩子需要经历失败和犯错的过程,才能够学会如何面对挫折和困难。
家长应该给予孩子足够的支持和鼓励,同时也要让孩子知道失败和犯错是人生必经之路,不必过于苛求自己。
总之,孩子选择自杀往往是因为他们缺乏情感的支持和安全感。
我们家长要通过关注孩子情绪、维系良好的亲子关系、让孩子多一些开心快乐以及允许孩子失败和犯错等方式,帮助孩子建立健康的心理机制,从而减轻他们的心理负担,走出情绪低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