胡鑫宇案尘埃落定!当孩子发出求救信号,家长一定不要忽视!


在网友们揪心数月之后,某校高中生胡鑫宇失踪案终于尘埃落定。
在生前用多种方式多次表达痛苦、轻声的念头之后,他选择了一个隐蔽的地方离开了世界。
大好年华,令人扼腕。
这出悲剧也给我们广大的家长敲响警钟:当孩子发出求救信号时,家长一定不要忽视。

第一,孩子出声时,往往已经忍耐了很久。
事实上,青春期孩子有困难大都都不会第一时间告诉父母。他们会想办法遮掩下去,自己来解决。
哪怕父母瞧出不对劲,去问孩子有没有事,孩子也往往先说“没什么”。特别是那些“听话懂事”的孩子,他们更不想父母失望。
因此当孩子对父母说“不想上学”“在学校很痛苦”时,他们往往忍耐了很久,实在忍受不了,才宁愿被父母批评也要说出来。
然而这时候父母大都看不到孩子内心的痛苦,只会讲一些大道理和感情牌,劝孩子努力克服,努力学习。

第二,极端字眼背后,往往是强烈的情绪。
当孩子说痛苦想死的时候,已经是非常强烈的信号了。
雅方家庭教育的老师说,极端字眼背后,往往是非常强烈的情绪。孩子的每一个“死”字都不是随便说说,而是真正的动过这样的念头。
父母一定要重视起来,及时安抚孩子的情绪,解决孩子的内在问题。
千万不要觉得孩子只是说说而已,只是威胁父母而已。即便孩子真的是在威胁父母,我们也要想一想,他们为什么要拿“死”来威胁?离家出走,辍学打工都能威胁父母,孩子为什么要说“死”?
再次强调,极端字眼背后是强烈的情绪,孩子的每一个“死”字父母都要重视!

第三,家长不要凭借自己的印象来判断孩子的行为。
一方面如上所说,孩子的内心是不对父母敞开的,大部分父母其实都不怎么了解孩子的内心。
另一方面,父母总是把孩子的状况往好了去想。每当有孩子自杀的新闻,他们的父母都会表示我们孩子如何如何阳光开朗,绝对不会想不开云云。

事实上,青春期的孩子是比较容易走极端的群体。
他们的人生关系很简单,最重要的人只有父母,不像成年人那样上有父母旁有爱人下有孩子需要顾念。他们的世界观也很简单,自己的感受占据了世界的一大部分。
一旦孩子觉得人生痛苦,在和父母关系不好,或者觉得无法向父母交代的情绪下,他们就没什么好顾念的。所以我们才看到因为手机没收走极端,被妈妈打了两下走极端……等等让人痛惜的悲剧。

上面就是孩子的情况,再次郑重提醒父母关注孩子的求助信号。
要彻底这些问题,更重要的是在日常做好对孩子的安抚和滋养。

第一,不给孩子太大压力,把学习交给孩子自己。
首先,父母应该保持对学习的正面态度,而不是让孩子感到过于沉重的压力,以防止他们因压力过大而失落或消沉。其次,父母应该为孩子创造宽松的学习环境,把学习交给孩子自己,让他们能够在自己的步伐中循序渐进地完成任务。

第二,不要传递焦虑。
父母的焦虑可能会蔓延到孩子身上,使他们感到压力过大,因此父母应该在孩子面前展示开朗、乐观的态度,尽可能减少负面的情绪传递,以避免使孩子产生太大的焦虑。不要总是忧心忡忡的对孩子表达期望和要求,也不要在孩子面前一直唉声叹气。

第三,减少批评指责。
长期的批评指责会让孩子感到自卑,影响他们的自信,导致他们不再对自己的学习抱有信心,所以父母应该减少对孩子的批评指责,多看孩子优点,激励他们持续学习。

第四,多看孩子优点。
父母应该注意关注孩子的优点,并多多表扬,培养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。父母还可以给孩子更多的机会,激发他们的兴趣,以发掘孩子的潜能和优点。这样,孩子就能更加自信和积极地面对学习以及生活的压力。

第五,给孩子足够的自主权。
父母应该给孩子足够的自主权,让孩子可以自己决定和控制他们的生活,并逐渐学会解决问题和处理困难。父母也应该支持和鼓励孩子,使孩子感到他们在自己的生活中是重要的。这样,孩子将会更加独立,也更容易应对压力。

总之,孩子的学习成绩只是表面行为,父母更应该关注孩子的内在,关注孩子的感受和情绪。呵护孩子的内心,才能让孩子健康成长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