皮带抽、辣椒水、打耳光、背轮胎跑步……
这不是拍电影,而是一教育基地对孩子进行的体罚,美其名曰磨炼意志。
这一教育基地未在教育局的备案之中,和社会上众多的“矫正学校”一样,专门收治所谓的“问题孩子。”
虽然网友们对该基地的严重体罚义愤填膺,认为是虐待孩子。但是,不少家长都知道学校的情况,他们正是寄希望于学校的“严格管理”来矫正自家孩子身上的问题。
正是“自己舍不得管的孩子才让别人去管”。
那么,家长们如愿以偿了吗?体罚真的能矫正孩子的厌学、叛逆、沉迷手机等问题吗?
作为家庭教育从业者,小编非常负责任的说一句,希望越大,失望越大。
首先,孩子厌学、叛逆、沉迷手机是心理需求未能满足导致的偏差行为。
我们知道,孩子长身体是需要营养的,需要蛋白质、碳水化合物、维生素、无机盐等等。
但是很多人不知道,孩子的心理成长也是需要特定“营养”的,这些“营养”就是重视、尊重、自由、认可、安全感、接纳。
孩子的叛逆等令人头疼的坏习惯,往往这些心理需求未得到满足有关系,比如孩子缺乏安全感可能会怯懦自卑,也可能会暴躁易怒,不愿服输;孩子玩手机,往往是缺乏接纳与认可……
因此,那些令人头疼的孩子,往往不是孩子有毛病,而是孩子“营养不良”了。
体罚能短暂矫正孩子行为,但不解决根本,而且潜在伤害很大。
那些管理严格的教育基地,往往是体罚加吃苦的方式来矫正孩子。
他们的意图是,吃苦让孩子明白家里的幸福,体罚纠正孩子的“毛病”。
体罚带来的伤害威胁确实能让孩子的行为发生短暂的改变,但却不能解决孩子的心理问题。
有孩子在教育基地苦苦哀求,对天发誓自己已经改正,哀求父母把自己接回家,但回到家和父母彻底闹翻,痛恨父母让自己遭那样的罪。
更多的孩子从教育基地返回家里之后行为好了很多,但几个月后就恢复原状,甚至变本加厉。
还有的孩子对那样的经历产生了心理创伤,出现了更加严重的心理疾病。
总之,对于孩子的厌学叛逆玩手机,体罚是不怎么指标,更不治本的方法。正确的、根本的方法还是需要家长的改变。
雅方家庭教育认为,孩子是鱼,家长是水。如果鱼出现状况,那么一定是水有问题。只要让水变好,鱼也就会跟着变好。
家长对孩子的影响力是最大的。家长需要重新思考自己的教育方法,改变原有的教育模式,不要再采用过去可能给孩子造成困扰的方法,如体罚等。
家长可以采用更加沟通和理解的方式来与孩子沟通,帮助他们了解孩子的需求,以此来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。
下面是家长在教育孩子时需要遵循的3个基本原则:
第一,不要只看孩子的缺点和不足,不要一直对孩子的批评指责。
家长不应该把注意力只放在孩子的缺点和不足上,而应该发现并多认可孩子的优点和成绩。
如果家长总是指责孩子,孩子很可能对教育失去信心,无法从自身找到改变的动力。多认可和夸奖孩子,能让他们更加自信,更加乐观,也更加有动力改变自己。
第二、多看孩子优点,多认可和夸奖。
家长们要多看孩子的优点和长处,给予孩子认可和夸奖,这有助于提高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。
孩子需要父母的鼓励,需要感受到被关心、被重视,需要父母的积极参与和支持,需要温暖的家庭气氛。
第三,减少监督指挥和控制,让孩子有足够的空间和自由,让他能感觉到自主权。
当孩子感到被约束和束缚,会产生抵触和逆反的情绪。如果家长始终对孩子的行为进行指挥和控制,孩子就很难感到自主和自信。
因此,家长应该尽量给孩子以足够的空间和自由。
这不仅有助于增强孩子的自主权,还能帮助孩子形成良好的自我价值观,提高自信心,促进身心健康。
总之,体罚显然不是解决家庭教育问题的根本方法,甚至可能会对孩子的心理健康造成潜在伤害。
父母应该摒弃体罚的思想,寻找更为适合的家庭教育方法,充分尊重孩子的个性和心理需求,与孩子建立真正的亲密关系,培养孩子的自尊心、自信心、独立性和责任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