躺平孩子振作的最大障碍,正是父母的这3个行为
孩子陷入“躺平”状态,看似是懒惰或逃避,实则往往与父母的言行紧密相关。
父母的三种行为,正是孩子重拾动力的最大阻碍。
一是控制干涉,夺走孩子自主性。当孩子什么都做不了主,做什么事都被父母干涉,他们会觉得所有的事情都和自己无关。这种心态再加上报复父母的心理,躺平摆烂是理所当然的事情。
二是否定打压,摧毁自我价值。孩子尝试新事物时,父母总用“你不行”“别白费力气”泼冷水;即便取得进步,也挑剔“还不够好”。持续的否定会让孩子陷入“我做什么都没用”的绝望,最终选择“躺平”保护仅存的自尊。
三是比较施压,制造焦虑内耗。“看看别人多优秀”的对比,将孩子的努力贬低为“不够拼”。当成功标准被单一化为他人成就,孩子会因无力追赶而自我放弃,认为“再努力也达不到要求”。
当孩子感受到被信任、被接纳,内心的力量才会苏醒——毕竟,没有谁能在持续的否定与控制中,依然保持向上的勇气。
编辑:rob