总是贬低孩子,他就容易厌学
家长总是贬低孩子,孩子就会容易出问题,比如容易厌学。
雅方咨询的老师说,孩子对自我的认知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外界的反馈。
当他们总是被贬低,被贴上 “你真笨”“你什么都做不好”“你看看别人,再看看你” 之类的负面标签时,他们心中原本明亮的自我形象逐渐被抹黑。
起初,他们可能会试图反抗,努力去证明自己并非如此不堪,但如果这种贬低持续不断,他们的自信心就会如同被蝼蚁啃噬的堤坝,一点点崩塌。
比如,一个孩子在数学学习上遇到困难,本就有些沮丧,若此时家长只是一味地指责 “你怎么这么笨,这么简单的题都不会”,孩子可能会开始怀疑自己的学习能力,对数学这门学科产生恐惧与厌恶。
从心理学角度来看,长期处于被贬低环境中的孩子,会陷入一种习得性无助的状态。
他们在多次努力却依然得不到正面评价后,会认为自己无论怎样做都无法改变现状,于是便放弃了尝试。
在学习上,这种放弃就表现为厌学。他们不再愿意主动去探索知识,对课堂上老师的讲解充耳不闻,对作业和考试也失去了应有的热情与认真。
因为他们觉得,即使自己努力了,也不会得到认可,那又何必白费力气呢?就像一只被多次电击而无法逃脱的小动物,最后即使有机会逃离,也不再挣扎。
而且,贬低还会破坏孩子与学习之间的情感联结。
学习原本可以是充满乐趣与成就感的探索之旅,但在贬低的影响下,它变成了痛苦与羞耻的来源。
孩子一想到学习,脑海中就会浮现出那些被批评、被嘲笑的画面,于是本能地想要逃避。他们可能会找各种借口不去上学,如假装生病、编造作业已经完成等。
长此以往,学习成绩自然会下滑,而这又会成为被进一步贬低的理由,形成一个恶性循环,让孩子在厌学的泥沼中越陷越深。
那么,作为家长我们应该怎么做呢?
首先,要学会用积极的眼光去看待孩子的努力与进步,哪怕只是微小的进步,也要给予真诚的肯定与鼓励。比如,孩子这次考试成绩虽然不理想,但某一道难题做对了,我们就可以表扬他思维的灵活性。
其次,要尊重孩子的个体差异,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学习节奏和方式,不能用单一的标准去衡量所有孩子。
最后,要注重培养孩子的内在学习动机,让他们明白学习是为了自己的成长与发展,而不是为了满足他人的期待或避免被批评。
编辑:rob