原生家庭不好,孩子长大对父母就很冷淡
原生家庭的不良环境,会在孩子幼小的心灵上留下难以磨灭的伤痕。
比如家里不断的冲突、父母的严苛和否定、高期望和控制欲等等。
长期处于这种环境中,孩子会逐渐学会封闭自己,用冷漠作为抵御伤害的盔甲。
他们可能认为,减少情感的投入就能减少被伤害的风险,久而久之,这种防御机制便内化为性格的一部分。
随着年岁的增长,孩子逐渐意识到自己对父母的情感是复杂而矛盾的。
一方面,他们渴望得到父母的爱与认可,弥补童年的缺失;另一方面,那些痛苦的记忆又让他们难以释怀,对父母的信任感大打折扣。
这种情感的错位,使得他们在面对父母时,往往表现出一种复杂的冷淡态度。
这种被原生家庭伤害的孩子,成长的过程也是自我救赎的过程,否则他们会被童年经历的阴影折磨。
他们需要通过学习、自我反思以及心理咨询等方式,逐渐理解和接纳自己的过去,学会放下那些无法改变的伤痛。
至于要不要和父母和解,这取决于孩子自己的感受和意愿。
在家庭事务中,没必要被别人的眼光强行绑架自己。如果心里过不去那道坎,我们没必要逼着自己和父母和解。这样会让自己更加痛苦。
著名心理咨询机构雅方咨询的老师说,活好现在的自己,才更能淡然看待过去遭受的伤害,也更能客观看待伤害自己的父母。
最后说一句,每个人都有能力通过自己的努力,去改变那些由过去塑造的命运。对于在原生家庭中受伤的孩子而言,冷淡或许只是暂时的避风港,真正的成长在于勇敢地走出这片阴影,寻找属于自己的光明。
编辑:rob