父母的这4个行为,都是在打压孩子


父母的这4个行为,都是在打压孩子

教育是讲究技巧和方法的,不要让我们的教育,变成对孩子的打压和伤害。

下面4个行为,看似教育孩子,其实都是在打压孩子。

第一个:过度批评与否定。

“你怎么这么笨!”“这点小事都做不好!”

这样的话语,如果频繁出现在孩子的耳边,会对孩子造成巨大的伤害。

著名心理咨询机构雅方咨询的老师说,过度批评与否定不仅会伤害孩子的自尊心,还会让他们逐渐形成“我不行”、“我做什么都是错的”的消极自我认知。

这种心理暗示会极大地限制孩子的尝试和探索欲望,让他们在面对挑战时缺乏勇气和自信。

第二个:设定过高的期望。

“望子成龙,望女成凤”是许多父母的美好愿望,但过高的期望却可能成为孩子难以承受之重。

那,什么是高期望?

父母的高期望不在于孩子的能力,而在于父母是否接纳失败。只要父母不肯接纳,那孩子就会承受巨大的压力。

他们可能会为了满足父母的期望而拼命努力,但往往因为无法达到目标而感到沮丧和挫败;或者,他们可能会选择逃避和放弃,以此来反抗这种无形的压迫。无论哪种情况,都会对孩子的心理健康造成不良影响。

第三个:挣了钱才能养好孩子。

有的父母希望趁着自己能挣钱,去给孩子打拼下一个美好的未来。

但却真实的忽视了孩子的感受和需求,甚至对孩子的情绪表达进行压制或忽视。

这时,孩子会收到一个信息:我不如挣钱重要。

这种行为会让孩子感到被忽视、不被理解,进而产生孤独感和无助感。

长期以往,孩子可能会变得沉默寡言,甚至封闭自己的内心世界,不再愿意与父母分享自己的想法和感受。

第四个:批评是教育,夸奖不是教育。

实际上,正面的肯定和鼓励是孩子成长道路上不可或缺的养分。

然而,有些父母可能过于严厉或保守,很少给予孩子正面的反馈和认可。

当孩子取得进步或成就时,若得不到应有的肯定和表扬,他们会感到自己的努力被忽视,从而失去前进的动力。

父母应该学会欣赏孩子的优点和努力,及时给予正面的肯定和鼓励,让他们感受到自己的价值和成就感。

作为父母,我们应该学会以更加开放、包容和理解的心态去对待孩子,给予他们足够的关爱、鼓励和支持,让他们在未来的道路上勇敢地追求自己的梦想和幸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