女孩未考上985遭家暴,真正的爱不是这样


16岁女孩未考上985遭父亲家暴,真正的爱不是这样!

1
近日,最高法院发布反家庭暴力典型案例。
一个16岁的女孩未考上985大学被父亲家暴的案例迅速火上热搜。
这个女孩16岁就参加高考考上了一本学校,但父亲不满意,不让上大学,也不让她去学校复读,自己在家亲自教授。下半年,爸爸把孩子的头发剪乱,不让孩子吃饱饭,不让孩子和人交流,大冬天还让孩子洗冷水澡。
奶奶几次劝说不听,最后还是到妇联求助才得以让女孩恢复正常生活。

这位父亲也许真的很想很想让女儿上最好的大学,但是这种行为真的不是爱孩子。
真正的爱不是这样的。

2
孩子不是家长实现自己愿望的工具。
请家长分清楚,你到底是为孩子好,还是为了弥补自己的人生缺憾,抑或是满足自己“养成天才”的成就感?

有一对父母,他们孩子想要学音乐,而他们执意要孩子学理科,将来当科学家。最后孩子干脆辍学封闭自己,拒绝任何沟通,以毁灭未来的方式来反抗父母对自己人生的支配。

父母有父母的人生,孩子有孩子的人生。
孩子不属于你,孩子的人生也不属于你。不管处于何种目的,妄图支配孩子人生的父母,都只会造成两败俱伤的结局。

所以,家长们,把孩子的人生还给他吧。

3
当父母说“我这是为你好”的时候,往往是伤害孩子的时候。

第一重伤害是对孩子的否定和不信任。“我这是为你好”潜在意思是,只有我才知道什么是好,你根本没有能力判断,你觉得的“好”根本不靠谱。

第二重伤害是对孩子感受的压制和忽视。你在告诉孩子,你没有资格提反对意见,因为我是为你好,你的感受不重要,因为我知道什么是好。

如果父母经常说“我这是为你好”,孩子会对父母很愤怒,会拒绝和父母的沟通。
因为他们觉得自己不被看到,和父母的沟通没有任何意义。

4
爱孩子也要基本法。
家长对孩子的爱要注意以下几点:
①以亲子关系为基准。孩子愿不愿意和你说话聊天?你了不了解孩子的喜怒哀乐?用互动的感觉来判断。如果感觉不好,那你的爱多少是有问题的。

②关注孩子的感受和情绪。要去分享孩子的快乐,探究孩子的沮丧和愤怒。有时候我们不需要完全搞明白,或者一定要弄个一清二楚,因为我们的关注和重视,本身就是一种爱。

③对孩子多一些允许。允许孩子说不,允许孩子失败,允许孩子犯错,允许孩子不按自己期望的样子成长。父母的接纳和包容,会让孩子更有前进的动力。

5
爱孩子就要让他做自己。
孩子是一株全新的树苗。
他是我们这些老树孕育出来的,但他们有自己的根茎叶,会开出自己的花,结出自己的果实。
最好的爱,是不挡住他们的阳光,不抢夺他们的雨露,在旁边看着他,陪着他慢慢长大。
父母干涉太多,往往让孩子成为“歪树”“弱树”。

岩缝里的树苗固然顽强励志,但参天大树都长大厚土阔地。因此,家长千万不要成为孩子成长路上的束缚。

编辑:rob