小编最近看到一个调查,调查对象从小学到高中,2000多个孩子里有近六成表示:
我不想变成爸爸的样子!
在家庭教育里,一直有“缺席的父亲,焦虑的母亲,失控的孩子”这样的说法,可以说和这个调查结果遥相呼应了。
为什么孩子们不想变成爸爸?爸爸到底该做什么?
第一,爸爸要意识到心理养育的必要性。
很多人都有一个误区,养育孩子就是吃喝拉撒哄,然后是学习和规矩。
比如有一些事业型家长认为保姆养孩子更专业,常常把自己的孩子交给保姆,而自己去给孩子打拼未来的江山。
但是我们的陪伴就是养育,和孩子一起开心就是养育。
你给孩子挣下金山银山他也许不会感觉到父爱,但陪他踢两脚足球他就会觉得你很爱他。
教育不仅是给孩子灌输知识和道理,还要跟孩子建立连接,培养感情。这样你养孩子才是幸福的,孩子的成长才是健康的。
第二,爸爸应该给予孩子高质量的陪伴。
小编知道很多爸爸都忙着挣钱养家,确实时间稀少。但孩子也不需要我们长时间的陪伴。
我们可以回忆自己的父亲母亲,你会发现我们记忆里也只是某几件印象深刻的事情而已,并不会记住每一天的点点滴滴。
比如我们周六下午有时间,那就周六下午陪孩子玩个痛快。那么整个一周,孩子都会记得和爸爸的这个下午。
孩子并不需要你一直在身边,只需要你可以的时候,跟他玩个痛快就够了。

第三,爸爸应该成为孩子的榜样。
很多孩子都有一个爸爸崇拜期,那时候孩子会觉得爸爸是无所不能的。
甚至当他看到电视上神奇的杂技,球星的表演,他也会觉“我爸爸也可以”。
但如果爸爸天天葛优躺抠手机,天天发脾气打人骂狗,孩子对爸爸的态度可想而知。
爸爸当然不必成为真正的超人,但夫妻和睦,不乱发脾气应该是最基本的榜样。
爸爸对孩子的价值感影响非常大。喜欢爸爸的孩子,往往乐观自信,而不喜欢爸爸的孩子往往有些自卑。
所以爸爸们要意识到自己的巨大作用,多给孩子施加正面影响才好。